Products and Applications

長體

長久以來,大多數中文漢字數位字體的設計規格都侷限在正方形的方框中,從而產品化出結構方正的字體,然而,當遇到字元寬度無法在有限的寬度空間中做文字排版時,即延伸出「長體」的字體產品,用以縮減排版時整體的字元寬度。早期長體的設計,相對於正方形標準產品的設計規格,保持相同的字體高度,但縮小左右的水平空間,所形成長型的字體即稱為長體,相對於未變形前水平、垂直100%的比例,縮小左右10%比例的字體,稱為長一,縮小左右20%比例的字體,稱為長二…。

為什麼要使用長體字?
長體數位中文字型的數量相對來的少,在早期,由於軟、硬體環境的不成熟,長體字被設計在正方形的方框中,縮小後的左右水平空間以留白的樣貌呈現,在水平橫向排排版應用時,會形成字元間距過大的情況。隨著外部軟硬體技術的提升,新技術、新應用情境的發生,字體設計的彈性更加的廣泛,讓字體設計師的創意可以盡情的發揮。

如前述,規格上,長體是縮小左右比例後的字型產品,在應用上存在經濟效益,此經濟效益說明的是節省版面的空間,具有較窄字寬的長體字,能夠將更多的字元呈現在一行、標題、段落、區塊文字甚至是頁面中,具有在有限的排版空間上呈現較多字元數的特性,反之,在同樣的版面空間上,可以有較多的字元數來呈現內容。 但是,長體字也不是沒有缺點,畢竟在漢字,尤其是筆畫數多的漢字,在縮小字寬後的辨視度、易讀性會比標準字寬的字體來的低。


中文長體字的使用在直排、字元數少的情境下效果最佳,以字元數少的情境,當字體家族具有標準與長體字的設計時,如標題、引言等都是長體適合發揮的舞台。使用同一種字體風格的長體字做排版,除了可以凸顯要點外,還可以維持整體風格的一致性;當長體字被獨立使用時,其長形字的特色容易被凸顯出來,用在獨立的標題更顯特色。



長體字型產品的開發,豐富且擴展了字體家族。
中文字型產品的字體家族(font family)大多以字重的粗細為基礎做字型產品的開發,相對於拉丁字的字體家族設計,除了字重以外,還有斜體(italic)、長體/窄體(condensed/ narrow)、寬體(extended)等設計,對應上就顯的單薄。在應用上,若設計案件選擇到具有condensed/ narrow設計的拉丁字,這時,往往找不到合適的中文字型產品做匹配。



自2017年開始,文鼎字型著手設計並發行具有規格化的長體字型產品,在字型設計時,即考量使用行為,為了讓設計師/使用者快速的從軟體的字型清單中找到長體字型,我們在字體名稱上做區隔,透過代碼即可辨視該字型是否為長體字。長體字型以代碼C做為表示,代碼後的數字表示在EM1000的規格下,字寬的比例,如「C80」表示為長體、字寬80%的字型。




目前,文鼎字型具有長體設計的字體家族有:文鼎UD晶熙黑體E1、文鼎方新書、文鼎書苑宋、文鼎白玉書體,詳細如下:(Variable Font:表示變數軸支援長體的變化)

長久以來,大多數中文漢字數位字體的設計規格都侷限在正方形的方框中,從而產品化出結構方正的字體,然而,當遇到字元寬度無法在有限的寬度空間中做文字排版時,即延伸出「長體」的字體產品,用以縮減排版時整體的字元寬度。早期長體的設計,相對於正方形標準產品的設計規格,保持相同的字體高度,但縮小左右的水平空間,所形成長型的字體即稱為長體,相對於未變形前水平、垂直100%的比例,縮小左右10%比例的字體,稱為長一,縮小左右20%比例的字體,稱為長二…。

為什麼要使用長體字?
長體數位中文字型的數量相對來的少,在早期,由於軟、硬體環境的不成熟,長體字被設計在正方形的方框中,縮小後的左右水平空間以留白的樣貌呈現,在水平橫向排排版應用時,會形成字元間距過大的情況。隨著外部軟硬體技術的提升,新技術、新應用情境的發生,字體設計的彈性更加的廣泛,讓字體設計師的創意可以盡情的發揮。

如前述,規格上,長體是縮小左右比例後的字型產品,在應用上存在經濟效益,此經濟效益說明的是節省版面的空間,具有較窄字寬的長體字,能夠將更多的字元呈現在一行、標題、段落、區塊文字甚至是頁面中,具有在有限的排版空間上呈現較多字元數的特性,反之,在同樣的版面空間上,可以有較多的字元數來呈現內容。 但是,長體字也不是沒有缺點,畢竟在漢字,尤其是筆畫數多的漢字,在縮小字寬後的辨視度、易讀性會比標準字寬的字體來的低。


中文長體字的使用在直排、字元數少的情境下效果最佳,以字元數少的情境,當字體家族具有標準與長體字的設計時,如標題、引言等都是長體適合發揮的舞台。使用同一種字體風格的長體字做排版,除了可以凸顯要點外,還可以維持整體風格的一致性;當長體字被獨立使用時,其長形字的特色容易被凸顯出來,用在獨立的標題更顯特色。



長體字型產品的開發,豐富且擴展了字體家族。
中文字型產品的字體家族(font family)大多以字重的粗細為基礎做字型產品的開發,相對於拉丁字的字體家族設計,除了字重以外,還有斜體(italic)、長體/窄體(condensed/ narrow)、寬體(extended)等設計,對應上就顯的單薄。在應用上,若設計案件選擇到具有condensed/ narrow設計的拉丁字,這時,往往找不到合適的中文字型產品做匹配。



自2017年開始,文鼎字型著手設計並發行具有規格化的長體字型產品,在字型設計時,即考量使用行為,為了讓設計師/使用者快速的從軟體的字型清單中找到長體字型,我們在字體名稱上做區隔,透過代碼即可辨視該字型是否為長體字。長體字型以代碼C做為表示,代碼後的數字表示在EM1000的規格下,字寬的比例,如「C80」表示為長體、字寬80%的字型。




目前,文鼎字型具有長體設計的字體家族有:文鼎UD晶熙黑體E1、文鼎方新書、文鼎書苑宋、文鼎白玉書體,詳細如下:(Variable Font:表示變數軸支援長體的變化)

字型名稱 字重 標準 C95 C90 C80 Variable Font
文鼎UD晶熙黑體 E1 MD
DB
BD
EB
HV
文鼎方新書 H7 MD
DB
BD
EB
HV
文鼎書苑宋 HKH32
文鼎書苑宋 HKH46
MD
DB
BD
EB
HV
文鼎白玉書體 H16 LT
MD
DB
BD
EB
HV
EH
DBL
BL
文鼎白玉書體 H32 MD
DB
BD

*○:可透過可變式字型(Variable Font)使用


長體字型產品圖例:






字重 標準 C95 C90 C80 Variable Font
文鼎UD晶熙黑體 E1 MD
DB
BD
EB
HV
文鼎方新書 H7 MD
DB
BD
EB
HV
文鼎書苑宋 HKH32
文鼎書苑宋 HKH46
MD
DB
BD
EB
HV
文鼎白玉書體 H16 LT
MD
DB
BD
EB
HV
EH
DBL
BL
文鼎白玉書體 H32 MD
DB
BD

 


長體字型產品圖例:






Products and Applications

文鼎字型關於字距的產品規格與應用

若是文鼎字型的鐵粉,有沒有發現近幾年文鼎的字型產品,在安裝後於軟體使用時,在字型選單列裡會出現另一組字體名稱幾乎一樣的字體,仔細一看,差別在於另一組字體名稱中多了「P」、「F」的代號。

 

幾年前,文鼎公司在與外部設計師交流的過程裡,不止一次聽過這樣的聲音,大致是這樣:在文章排版遇到中文全形符號的時後,常常需要花許多時間來調整個別符號的字間距,以免過大的白空間影響著版面閱讀的舒適度。

 

另一方面,真跡手寫數位字體的特色,除了字體造型外,每個字元的寬度、大小也不盡相同,我們將這樣的手感溫度帶入數位字體,讓每個字元在透過軟體排版後,仍然散發著人真人手寫的感受;然而,同時間字體也需要考量不同載體、軟體的相容度,這些都是在字體設計過程中字元規格的設計,連動到字體使用端文字間距調整的情境。

 

近幾年文鼎字型產品,如在印刷排版常會使用到的明、宋、仿宋、楷、黑、圓這幾類的字型產品,而且應用上,會在內文情境出現的字重規格,這些因素下,字型產品就會以TTC(TrueType Collections)的字體格是製作,裡面包含標準規格的漢字、符號以及有對常用39個中文全角符號進行調和(Proporitional)設計

的字型,這些有調整常用39個中文全角符號的字型,在字型選單列表裡,名稱中就會多了「P」這個代號,以下以文鼎書苑宋體為例。

 

而真跡數位化活潑風格的產品的情境剛好相反,通則上,以還原設計師寫字稿時字元的寬度為預設值,此時字元在排版上會呈現文字寬度擬真、有書寫韻律感的視覺效果;在兼容不同軟體對讀取字體的考量下,另外將真跡數位字型漢字的字寬,刻意的做等距的規格,在字型選單列表裡,名稱中就會多了「F」這個代號,以下以文鼎DC陳森田MORITA為例。

 

 

這些字型產品如果在Adobe軟體裡使用,要特別注意字元面版中「設定兩個字元之間的特殊字距」這個設定,若選到視覺,則文字會依Adobe的機制,根據字元的形狀自動調整選取字元間的間距。

Products and Applications

認識文鼎字體的命名

文鼎公司成立滿三十年,回顧文鼎字型產品,主要投入在東亞的字型開發,包含繁體中文、簡體中文、日文這三個語言字型;另外,還有其他如泰文、阿拉伯文、印度文及歐文字型。在這些語文當中,又隨著各國資訊處理發展演變及國際標準化規範的潮流,衍生出不同技術規格的產品,如我們熟悉的繁體中文,在字集規格面,可分為Big5、Unicode 2.0、Unicode 3.0…等規格。因此,我們可以理出一個字體命名的大方向:先看語言、字集,再延伸其他字體屬性。

 

 

 

技術規格面主要包含字符集(也常稱為字集, Character set)、字型格式:

字符集以語言為基礎,在繁體中文、簡體中文、日文有以下常用的規格:

繁體中文:Big5、Unicode 2.0、Unicode 3.0

簡體中文:GB2312、GB18030

日文:JIS X 0208、JIS X 0213、A-J1-3

 

字型格式主要分為兩大類:TrueType、OpenType,其中,TrueType又包含了TrueType Collections(TTC),這是一種允許將多個字型合併為一個字型檔案的格式。TrueType格式的字型產品,在產品名稱後面大多加上B5、 HK、U30字符集的縮寫來傳達產品語言的支援情況,但在OpenType格式的字型產品,我們以字元數量的多寡為基礎,分為Std、Pro兩個系列,以繁體中文為例,標準的Big5字符集產品在OpenType格式的字體名稱後會加有Std標示,而Big5+HKSCS(香港增補字符集)則有Pro的標示,如:文鼎UD晶熙黑體 B5Pro。

 

接著,我們就可以來細看一些字體名稱上的代號概述:

表示語言/字符集

G30:簡體中文GB18030字符集,如:文鼎UD晶熙黑体XG30 (若簡體字集沒有標示G30則為GB2312字集)

U30:繁體中文Unicode 3.0字符集,如:(若繁體中文沒有標示U30則為Big5字集) ,如:文鼎UD晶熙黑體U30

HK:字集中含有香港字符集,如:文鼎UD晶熙黑體HK

JP:日文JIS X 0208字符集,如:AR UDJingXiHeiJP

KR:韓文 _KSX1001字符集(Hangul Only) ,如:AR UDJingXiHeiE1KR 

 

表示字型屬性

C:長體(Condensed)字體設計,EM 1000下的字體設計規格,提供C80、C90、C95等3種字寬變化,C80表示字面框的寬度為高度的80%,如文鼎方新書H7C80。

X:EM 1000下的字體設計規格,字體字面寬縮小成95%的版本,形成長型字的字體感受,如:文鼎UD晶熙黑体XG30

E:E (加一碼數字)產品中的英歐文符號為另一中種造型的設計,以文鼎UD晶熙黑體為例,標準產品搭配 AR Dori Sans造型的英歐文,而文鼎UD晶熙黑體E1搭配AR NewHebe Sans造型的英歐文。

 

P(適用於TTC格式):

繁體中文、簡體中文_字型中的常用全角符號為調和設計(Proportional),如:文鼎UD晶熙黑體PHK。若無標示P,則字型中的全角符號為定距設計(Fixed pitch),如文鼎UD晶熙黑體HK:

日文_除全角符號外,日文中的KANA符號也做調和設計(Proportional) ,如:ARマーカー体P。

 

F(適用於TTC格式):中文手寫字體漢字字寬維持定距全角的寬度設計,如:文鼎DC香蕉人體F。

 

Display:標題用字,字型設計特徵符合標題、大字的使用情境,如:文鼎書苑宋DisplayH16。

 

Text:內文用字,字型設計特徵符合內文、長文排版的使用情境,如:文鼎書苑宋TextH32。

 

H16、H32、H46、H62:絕對值,字型設計規格,描述在EM 1000的設計規格下,橫筆的粗度為上述數值單位的呈現,如:文鼎書苑宋TextH32。

H7:比例值,字型設計規格,表示字型設計上,橫向筆畫的粗度為直向筆畫粗度的70%,如文鼎方新書H7。

表示字重

HR: Hair 

TH: Thin

L / LT: Light 

M / MD: Medium 

D / DB: Demi Bold 

B / BD: Bold 

E/ EB: Extra Bold 

H / HV: Heavy 

EH: Extra Heavy 

DBL: Demi-Black 

BL: Black 

UBL: Ultra Black

 

表示產品設計分類

DC:Designer Collection,為文鼎與外部設計師、書法家、插畫家合作開發的字型產品,如:文鼎DC清圓體。

UD:UD Font (Universal Design Font)字型設計,就是延伸自Universal Design,設計精神包含:識別性、易讀性、設計簡潔,如:文鼎UD晶熙黑體。

 

表示可變式字型

Wl, Wr, Wu: 字重(weight)軸的極細段(light), 中間段(regular), 極粗段(ultra)

W: 字寬(width)軸

C: 對比(contrast)軸

G: 中宮(zhong gong)軸

H: 字高(height)軸

O: 光學尺寸視覺調整(optical size)軸(微字型, 標誌用字濃淡度調整)

S: 樣式(style)軸

 

多種字型名稱代號的定義,代表著產品設計因應著外部變化的腳步,讓字型產品輔助使用者,為設計帶來最佳的視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