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響應式網頁設計(RWD)

2019-04-18 17:12:48.21

分類: Products and Applications

RWD淺談

先前我們在介紹Web Font時曾經提過:「RWD網頁可以針對不同的載具選擇不同粗細的字型,讓小螢幕上顯示的字不會糊成一團」,除了道出了Web Font的優點,也點出了一個好的RWD網站,應該要將載具適合的字級大小考慮進去,而今天我們就繼續介紹,什麼是RWD(Responsive Web Design)式的網頁。

根據Google Developers對於RWD的介紹中解釋:「任何解析度的裝置,伺服器傳的都是同一份的HTML,透過CSS來判定裝置的解析度後,生成適合該裝置大小的畫面顯示。」,因此一個網站可以用電腦、平板、手機來瀏覽,且都會得到最適合的畫面與內容。

任何解析度的裝置,伺服器傳的都是同一份的HTML。

 

早在RWD概念盛行前,就已經有許多購物與行動網站注意到,根據電腦螢幕所顯示的內容架構,可能不適合在手機上,因此他們購買了第二個網域,建立專給手機的頁面,以COSTCO網站為例,如果你看到的網域包含了特殊的前贅字(http://m.costco.com),可能就是這樣的方式。但早先HTML與CSS並未發展到目前的階段,因此這樣形式的網頁多採WML(Wireless Makeup Language)語法所編寫,然而該語法是以XML為基礎,有點類似簡易版的HTML,因此在許多功能的撰寫上都會受限。

在智慧型手機流行後,各家瀏覽器廠商如Chrome, Firefox, Safari, Opera等,也都有針對手機版本所開發的瀏覽器,這時,開始有了以偵測瀏覽器是哪種版本來決定對應內容的方式,而這種方式由於各廠商與各版本間有太多不同的組合,因此在會需要針對許多的版本做設定,甚至要定義不同的手機解析度就是個大議題。

因此在HTML5和CSS3出現之後,許多可以自動偵測螢幕大小與根據大小調整內容比例的語法,就成為了RWD概念的核心技術:簡單的說就是取得裝置的螢幕大小,設定每個標籤的內容該出現的比例與位置。這樣的方式,讓網站工程師只需要針對一個網站開發,就可以讓拜訪者(Visitor)根據其裝置得到最佳的畫面呈現,除了畫面美觀外也更有效的吸收網站資訊,因此成為了近年來製作網頁的熱門詞彙。

HTML5和CSS3是RWD概念的核心技術。

 


Products and Applications

提升可讀性的字距調整

單音、獨體、結構方正的中文漢字,如明體、黑體、圓體等造型,在數位字體設計規格上,無論是應用在印刷或是螢幕顯示,筆畫數少還是多、字重細還是粗,大多將每個漢字字元設計在固定大小的方框內,在使用上,比較少注意到字元間距的排版。

 

我們先前在「定距字型與應用」的文章中題說明過符號/拉丁字具有定距設計(Monospace)與調和設計(Proportional)的設計規格,現在讓我們來看看當漢字與拉丁整合成我們使用的字體產品時,在使用上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下圖我們以Adobe 思源黑體與文鼎方新書做為範例,在圖的上方範例,是兩款字體在Illustrator上的排版顯示效果,對於視覺較為敏感的設計師可能會覺得「T」與「y」在字元距離的白空間好像比p, e來的大,下方是經過調整後的結果,整體上,提升了閱讀的舒適度與可讀性,視覺效果舒服多了。

形成「T」與「y」在字元距離白空間的問題,在於大多數中文開發廠商,對於漢字裡的拉丁字,僅對拉丁/符號字元做基本的調和設計(Proportional),缺少對字元做進階的字元間距調整kerning的緣故,以致形成預設的字距對於某些字元組合的不理想,需要手動調整讓所有字元間的空白看起來和諧一致。

 

不過在Adobe軟體上,設計師們可以透過字元面版中「兩個字元之間的特殊字距」功能裡的「視覺」選項,快速的達到類似kerning字元間距調整的效果,主要是Adobe在「視覺」這個功能中,做到可以依據字元的形狀,來調整相鄰字元之間的間距。

目前Adobe CC版本的產品中,設計師常用的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在字元面版都支援上述的功能,目前使用這個功能時,漢字與符號/拉丁字元都會起作用,若不希望漢字的字距受到調整,則選取符號/拉丁字元做調整即可,這點需特別留意。

不舒適的字距會讓設計失了分,適當的調整字距有助於閱讀的舒適度與可讀性,不過我們還是要提醒,瞭解所使用字型產品的特性,因應外部環境做最佳化的修正,才能讓字體的這設計元素為設計作品做加分。